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我们 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感受颇深。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同时给我们教师的教学找准了导航,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下面浅谈一些心得体会:
一、体现课标特色
新修订课标全面吸收十年课改基本经验,坚持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改革方向。
新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突出体现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二、重视识字与写字教学
课标除了在四个学段都对“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提出要求外,还明确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此外,还在习作教学中对写字也提出要求:“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其实,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现在人们对字的书写的确令人担忧。大街小巷的广告牌上,孩子们的作业里错字、别字随处可见。孩子们写字的态度也不够端正。如:对写错的字,马虎涂改,不喜欢寻找错的根源。这些种种的现象,都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对写字这个环节没有严格地抓。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保证自己能写一手漂亮、规范的汉字,如果现在还达不到这一要求,那就拿起笔来每天和学生一起写字吧。因为写字是一座熔炉,可以锻炼意志;写字是一泓清泉,可以涤去杂念;写字是一件乐器,可以演奏心声;写字是一种享受,可以陶冶情操。
三、重视阅读教学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是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读”得好会让人受益匪浅,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四、降低儿童的写作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注重乐于写作和自信,注重发展个性,注重打好基础,从而降低了写作教学要求,不再要求小学生“会写简单的记叙文”。中年级只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高年级仅仅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只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和“能根据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这些都比过去低得多了。作文的本质在于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五、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教师将自觉地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不断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放式教学和探究式和讨论式学习。要求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解答问题,还要为学生提供寻找辅导材料的线索。教师必须建立和实践终身学习思想,才能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
本学期开学初,我们再次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培养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语文教学应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新的语文教材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会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指导他们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语文教学中不只是单纯的就课本而讲课本,而应引导孩子们自主学习。指导他们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其它学习资源来完成学习任务,利用图书、网络等搜集资料,拓展课外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同时扩大自己的视野。
新课标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学中也逐渐体现出来并在课堂上不断实践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涉及了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能力几个方面。看完新课程标准,对于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体会自己颇有感触。新的课程理念非常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符合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阅读教学,首先要使文本开口“说话”。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读课文,才能抓住重点,也才能与文本深入对话,因此,初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但是想到自己过去一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初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匆匆地读一遍就进入精读,在家读的时间也得不到保证,像我们农村学校,多数学生回去没有家长的督促,很多学生回去的作业就等于是空的;二是初读目标不明确,认为初读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于是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多数学生是有“口”无“心”;三是缺乏教师的指导,就是一个“读”字贯穿始终;四是反馈不及时,自己不知如何评价学生的读,以至于学生应有的语文能力得不到训练。另外,感觉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孩子们课外阅读书目的数量及程度鼓励力度不够,缺乏一定得评价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努力改正,争取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认真地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再一次认识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及改革的实质性。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开始把培养人、发展人、提高人和造就人作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这项规定不仅强调了语文课程与其他各科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语文课程与整个人一生的关系,它既着眼于个体的培养,又不忽视整体的提高;它既立足于学生语文学习的今天,又关注学生不断发展的明天。实际上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人的素养,促成人的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按照整个教育目标要求来培养学生的相应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开发丰富的语文资源,拓宽视野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因为片面强调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源主要在课堂,内容主要是教材。而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打破了这种教材单一的局面,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新课程标准强调“教科书应有开放性”,在合理安排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和选择的空间,也要给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余地,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在传承语文教育传统、探索语文教育民族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也真正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点。它要求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体现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资源生活化的特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选定教学内容和材料,如“名著推荐与阅读”、“读报与观看电影”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实践证明只有使现实生活成为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恒宝库,语文教学才能生生不息,语文的魅力才会长盛不衰。
另外,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置,使语文教学更富有弹性,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遇。“积累·整合”“感觉·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的发展将语文的视角引向更广阔的世界,更开放的田野。
三、转变角色和观念,培养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重新进行了定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帮扶者,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教师不单要备教材、教法(包括教具),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
新课程标准还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途径。”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方式”。
实际上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应有意识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要求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调整自主学习的心态,寻找自主学习的方法。它鼓励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自主选择并确定学习内容,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筛选大量的信息材料,鼓励学生学习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并自主与他人交流读书成果;它鼓励学生有个性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点和兴趣自主写作。
这种理念摒弃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片面作法,循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思想,促成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和人格个性发展,让学生自觉端正学习动机,在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培养其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新理念的确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为了我们的教育事业,为了我们祖国的下一代人才的培养,我们要激流勇进,在语文课程改革的路途上,开辟出一条让学生自主获得语文能力的道路。让我们的学生长大以后说:这是我们的老师交给我们的方法,我一辈子受用。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不断创新,不断地注入活水,母语才有发展前,才能有存在的必要。在传统观念下,语文学习走不出课本的圈子。没有理念指导,没有操作方向,语文课没有走出一条新路。在新一轮课改中,拓展语文学习空间,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积和路径,加强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目标,语文课堂内外实现了多年未遂的沟通,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中了解生活,让学生看到更丰富更精彩的语文世界。
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按以下几方面去实措:
一、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但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没有提高,教师一时口舌快话,学生则是“雾里看花”。临考大搞题海战,时间加汗水等,但要考虑提高质量,必须改进方法:1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个教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那他就成功了一半”。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很重要。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坚强的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意识。4拓宽和改进语文的教学万法。
二、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教师讲课一直拥有三尺讲台,几寸粉笔。稍微改变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投影器、录音机等教学,确实为课堂增色,可提高学生的兴趣,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滋有味,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使学生的兴致超浓,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可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使他们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三、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局限于课本,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为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天性,到处都抑制学生思维,拘泥于固定的框架内,这样的教育谈何创新?因此,语文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多问、多疑、多发现,在阅读、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让语文教学有创造性地进行审美和德育教育。
1、激发学生创新
面对我们的学生不禁有些害怕,他们己经习惯了教师代劳一切,特别是理解性试题,其实答案不完全一致,他们却不说总怕错,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力直线下降。或他们说盼别的同学发言,然后举手造成,总之,答案都是唯一的,拿分数来说吧,答案不唯一。面对一篇文章总先分清层次脉络,但不同学从不同角度理解,划清层次也不同,只要有道理,符合文意是肯定的,不能在他们第一次发言中就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创造性的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
在课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由于课阅读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用大量地课外阅读材料进行实践,因此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艺术的指导、有创造性地指导。作文重在训练,我认为应当这样;(1)提前明确协作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材料不必局限于两节课,可适当推后。(2)可改一周一篇为两周一篇,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加强检查力度,增加交流次数,提高评析质量。另外,向社报投稿等方法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写作层次。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要求教师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行动来妙度时描绘生活。
语文综合性学习把学生的视线从课本引向课外,学习的脚步从教室走向生活,在生活中挖掘丰富的学习资源,凸现综合性学习资源的生活背景。在更广阔的语文世界中学习文。山区学校条件有限,有的活动开展有一定的难度,但利用所在的地区资源优势也可以举行富有特色的语文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以“家乡风物展”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搜集有关家乡资料,小组到图书馆、网络上、社区、电视台搜集风景名胜,节日风俗,地主特产,传统文化,古迹对联,饮食特色、话说家乡先烈等文字材料、图片等,小组把资料进行整埋、筛选,制成幻灯片。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召开以“谁不说俺家乡好”为主题的汇报课。交流中,说家乡的风土人情,唱家乡民歌,赞家乡的民歌,赞家乡的特产。课后进行写作迁移训练,培养了学生爱家爱乡的思想感情。
都在说生活处处有语文,时常是是面对语文资源走过、看过、未留心过。语文学习仍旧是局限于课本,局限课堂内开展的活动。七年级上册《生活处处有语文》的综合性活动,就让学生走课堂在生活中找语文。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语文。有的学生从街头巷尾搜集到了许多文辞优美、另有意蕴的广告词,宣传语;有独到的商家招牌店号;由启示意义的公益宣传语;单位、居家门口的对联;有语言生动、诙谐的短信;还有的学生把生意人的吆喝,小贩的叫卖也搜集为一类。还有的学生把广告语中的不规范的用词,矛盾的着意归在一起;有的小组还悼念到生活中的交际语言,各行业的行业语言。发现语文无处不在,中要留心就会体会到生活中语文的精彩。
文档为doc格式
【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体会】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陕师心得网 www.shanshikaoshi.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