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新课标学习体会
学习了新课标的解读,我感觉收获颇深。使我对新课标中以生为本的理念体会更加深刻。
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时还应顺应孩子的天性,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孩子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尊重孩子的创造,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坚持以生为本。
反观自己的课堂,我认识到自己的生本意识还有待加强,有时对于教学的预设过多,导致对学生的牵引较多。
新版课程标准集中指向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重视汉字的教学,并且再次重申了“识写分离、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孩子,在教学时尤其要注重“多认少写”,识字量由原先的两千多字,减少为一千六百多字,要求会写的'仅八百个字,这减轻了孩子们的识字写字负担,但这并不影响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一二年级的教学应紧抓识字这一主要内容。课堂上注重生字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需多关注孩子的写字态度、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时要做到“一寸一尺和一拳”,提高孩子们的书写质量。
新版课程标准提出要坚持文化传承,加强阅读积累。“附录”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略有调整,整体数量增多了15篇,课外阅读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等,宣扬革命传统的书目。
教师应增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重在教给学生方法,教师还应关注学生个性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发展学生个性。“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确,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多读多悟中掌握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情感体验感受远比“填鸭”学得更有价值,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而不是让老师在表演,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去牵引孩子。我们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在我的教学中深有体会。比如在学对子之前,我会告诉他们明天学什么,并给予一些学习的建议,虽然是一年级的孩子,我还是建议他们去找找对子,像小蜜蜂一样勤劳地把自己找到的对子写在本子上,明天给大家听听。我让他们先去主动获取知识。曾经有人这样说:“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欲望,都有张扬个性的欲望。”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即使平常很少发言的学生也踊跃举手。学生掌握了属于自己的主动发言权做了学习的主人,而我只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记得在教《两只鸟蛋》这课时,我建议孩子们去看看有关小鸟的故事,第2天有好多孩子找来了,积极地展现自己的成果。这样的课堂孩子们肯定关注,肯定乐于倾听。
在合作中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倡导自主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加强学习的自立行为。其核心是学习的个性化。学生主体是个性的主体。个人的自主学习对于语文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自读课文时的诵读、涵泳、体味、感悟、质疑需要之,背诵、积累、书写也需要之。可以说,工具性和人文性极强的语文学科,离开了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操练,就一切皆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前提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即充分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否则,学生不会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必定缺乏基础。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一点激励的语言,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发表“一得之见”,“一技之长”,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期待和爱护,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培养他们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
关注个别学生。学生是一个整体的、完整的个体,个体之间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老师既要承认这样的差异,但也不能忽视这样的差异。很多学生并不是他本身不愿意学习,可能因为学习对他来说真的很吃力,可能因为家庭的因素,他就觉得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老师在关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些孩子的困难绝对不能忽视,应该及时帮他找出原因,及时沟通,并能及时解决,帮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和兴趣,感受老师的关心和温暖。
教学中要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老师只是辅助学生学习,起到指导的作用。
文档为doc格式
【学习新课标学习体会】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陕师心得网 www.shanshikaoshi.com 版权所有